百年孤寂

It’s about us

媒體網路 ~ 張曉卿

img254668902.jpg  丹斯里張曉卿馬來西亞伐木業企業家,福州閩清籍華人,資產超過10億美元,是香港明報企業集團主席。

根據英文《馬來西亞商業》雜誌,張曉卿財富估計馬幣15億,居2006年馬來西亞富豪排行榜第9位。他的木材業遍佈四大洲,從其老家馬來西亞的砂撈越州、巴布亞新幾內亞、瓦努阿圖、新西蘭、幾內亞、喀麥倫、巴西到俄國。高齡73歲的他白手起家,從一介割膠工人做起。
2008年2月,一個全球性中文媒體集團將宣告誕生,旗下5家中文日報每天將總共出版超過100萬份,外加30家雜誌,共聘用5000員工。馬來西亞木材大亨張曉卿宣佈,打算把香港“明報集團”與馬來西亞的“星洲媒體集團”和“南洋報業集團”合併,形成上述的大玩家。張氏此議極可能成為現實,因為他與親友掌握了明報的62.4%股權,星洲的48.6%以及南洋的44.8%。這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總額,在合併前高達14億馬幣。
 
張曉卿列舉了對傳統媒體工業造成衝擊的三股巨大力量,即全球化、網路興起和中國崛起,並開出處方:發展“一個屬於全球華人的媒體網路”。

這個“媒體網路”的基礎,當然是張氏眼前在北美、東南亞和大中華地區逾20個華裔集居城市所出版的中文報刊。其中,《明報》是香港權威報章,發行量排名當地第四。馬來西亞的24萬人口中有四分一強是華裔,中文使用非常普及。張曉卿的媒體旗艦“星洲媒體集團”本來就擁有當地最大華文報章《星洲日報》和第三大華文報章《光明日報,後來再控制了前競爭對手“南洋報業集團”,目前控制了大馬85%的中文讀者市場。對“星洲”企業形象幫助最大的,包括1991年設立的“花蹤文學獎”,鼓勵小說、詩歌、散文創作,通過轉載作品,邀請文化明星如龍應台南方朔陶傑等大大提高了其風雅形象。

他的媒體帝國同時放眼北美洲與東南亞其他華裔社區。《明報》在北美發行四個地方版本:多倫多版,溫哥華版,紐約版,三藩市版,其中多倫多與溫哥華版比較成功。印尼與柬埔寨的730萬與15萬華裔,在專制時代也曾經在政治與文化上備受壓迫,在兩國實行民主選舉後,《星洲日報》就搶灘出版當地的姐妹報。

張曉卿與“星洲”否認涉及馬華的收購,卻也有惹人關注之處。《星洲日報》與《光明日報》曾被指有意封殺“收購”與華社反對聲浪的新聞,而且代表馬華公會進駐“南洋”的赫然都是星洲前要員。其中最戲劇性的是,“星洲”總裁劉炳權在2001年5月28日上午呈辭,晚上竟然就搖身一變成為“南洋”總營運長,履新時還開著“星洲集團”用車。“星洲集團”與馬華公會的“非神聖同盟”,被許多文化人視為對新聞自由的背叛。痛心疾首之餘,90多位專欄作者與自由撰稿人毅然宣佈對馬華公會與“星洲”控制的四家報章“罷寫”,拒絕成為粉飾太平的工具。

儘管許多社團領袖開始識時務地不談“媒體壟斷”,被張曉卿稱為“馬來西亞華人文化的母親”的評論人,大多數卻六年如一日,堅決反對政黨控制與財團壟斷媒體,每年5月28日都為文或辦活動大事紀念“報殤”。

 如果張曉卿鞏固其媒體帝國的計劃受阻,關鍵不會是公民社會或小股東,而是國家。馬來西亞不明文禁止外國人控制媒體,而明報集團卻是在百慕大註冊的企業。“星洲”高層認為這不是問題,因為最終的控制權仍然落在馬來西亞籍的張曉卿手上。

張曉卿若要尋找電視的合作夥伴,最可能的對象應該是鳳凰衛視,因為該台的老闆、前人民解放軍上校劉長樂,與張曉卿分屬好友。鳳凰衛視的覆蓋範圍,除了中國大陸,也包括北美和東南亞的華人社群,這一點和張曉卿的媒體帝國一樣。古玉梁補充:“然而,鳳凰衛視與外人的任何合作,都必須先得到北京的許可。”

Source:

http://www.atchinese.com/index.php?option=com_content&task=view&id=28818&Itemid=47
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BC%B5%E6%9B%89%E5%8D%BF

 

 
 
 
 
 

February 20, 2008 - Posted by | 連結, 時事

No comments yet.

Leave a comment